第一次当爸妈,这60条儿科医生想说的大实话,一定要牢记!

养育一个孩子长大 就是不停踩坑、掉坑、拍拍灰再爬起来的过程 所以今天一口气整理了 儿科医生最新的 60条育儿干货 来看看 “一般人也都会告诉他 可是偏偏不听”的 大实话都有哪些 (1) 娃娃拉肚子,预防脱水比止泻更重要! 孩子腹泻、呕吐不要禁食,也不要吃止吐、止泻的药物,更关键的是多补水。 (2) 别一咳嗽就吃止咳药! 咳嗽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不用忙着止咳。6 个月以上的孩子多喝水或者听医生的指导,通过雾化稀释痰液,帮助排痰。 (3) 湿疹要保湿! 湿疹不是因为“湿”,皮肤太干反而会加剧湿疹...


养育一个孩子长大

就是不停踩坑、掉坑、拍拍灰再爬起来的过程

所以今天一口气整理了

儿科医生最新的 60条育儿干货

来看看

“一般人也都会告诉他 可是偏偏不听”的

大实话都有哪些

(1) 娃娃拉肚子,预防脱水比止泻更重要!

孩子腹泻、呕吐不要禁食,也不要吃止吐、止泻的药物,更关键的是多补水。

(2) 别一咳嗽就吃止咳药!

咳嗽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不用忙着止咳。6 个月以上的孩子多喝水或者听医生的指导,通过雾化稀释痰液,帮助排痰。

(3) 湿疹要保湿!

湿疹不是因为“湿”,皮肤太干反而会加剧湿疹,湿疹皮肤最基础的保护是保湿!

(4) 捂汗、泡热水澡不能退烧,退热贴起不到实际作用!

展开剩余92%

强行捂汗,反而可能让体温升高。退热贴只能降低局部皮肤的温度,对于全身降温是没有作用的。散热最好的方法是少穿、少盖、多喝水。

(5) 大人娃娃发烧体温≤38.5℃首选物理降温(但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发烧体温≥38.5℃可以服用退烧药!

(6) 鼻塞试试生理海水洗鼻!

给娃擤鼻涕不要同时捏住两个鼻孔擤,容易导致鼻腔压力过大,鼻涕由鼻咽部涌向中耳,可能导致中耳炎、鼓膜穿孔等。最好的方法是洗鼻。

(7) 不建议抹痱子粉!

痱子粉遇汗结块,反而会堵住汗腺。正确的做法是:勤清洗,保持清爽干燥;严重的可遵医嘱用抗生素软膏或炉甘石洗剂。

(8) 烫伤后不要抹牙膏/酱油/白糖等!

是在腌肉吗请问?!冲、脱、泡、盖、送5字箴言了解一下!

麻烦第一时间用凉水冲或者泡20分钟以上,之后不要包裹,用干净的纱布轻轻盖住烫伤的部分,及时就医。

(9) 娃娃磕着碰着后不要立马揉/热敷!

正确做法是立即用手掌压迫5分钟,减少皮下出血,之后用冰袋或者直接贴个退热贴冷敷,过了24小时之后再用温水敷。

(“包包、包包、散散 ”不要边揉边念这句咒语了!)

(10) 驱蚊扣、驱蚊手环都没用!

驱蚊手环、手表辐射范围小,覆盖到的地方作用非常有限,除非......夹满全身!

图源:包图网

(11) 奶量充足的娃娃很少会缺钙!

娃娃枕秃、出汗多、睡觉不踏实、前囟闭合晚、长得慢……各有各的原因,不能直接归因为缺钙!

半岁前,母乳或配方奶喂养的健康足月宝宝,奶量充足,不会缺钙;半岁后,保证奶量的基础上,均衡辅食,也不会缺钙。

奶量参考:

6~12个月,600~800 mL;

1~3 岁, 360~480mL;

4~6 岁,300~400mL。

6~12个月,600~800 mL;

1~3 岁, 360~480mL;

4~6 岁,300~400mL。

(12) 微量元素、骨密度检查不用做!

骨密度低说明娃娃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不能说明孩子缺钙。

2013 年国家已正式叫停对健康的娃娃进行微量元素检查,头发、手指血、静脉血这些检测方式除了给孩子整得惨巴巴的,检测结果均不能体现身体是否缺乏微量元素。

(13) 手指起倒刺跟“缺乏维生素”或“缺乏微量元素”没任何关系!

有些营养状况很好的人也会出现倒刺;倒刺产生的真正原因是遗传因素和生活环境。

(14) 补充VD跟补钙同样重要!

一般在孩子出生2周左右就需要补充维生素D。

(15) DHA有助于胎儿和婴幼儿大脑的发育!但不是补得越多孩子越聪明!孩子聪明与否与后天的培养教育有很大关系。

(16) 尽可能让娃娃喝到母亲初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初乳的营养配比既能很好地满足新生宝宝的需求,又能适应他的消化和代谢能力,还额外提供了免疫保护的作用。

(17) 宝宝满6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

具体时间可以根据自己宝宝的发育情况,最早不要早于4个月,最晚不应该晚于8个月。注意!6个月以后奶水不会变清没营养,添加辅食是因为宝宝对能量的需求变大了。(不要再拿妈妈背锅了)

(18) 6个月内的娃娃一般不需要额外补水,除非尿色明显发黄或者生病期间需额外多喝水。

(19) 娃娃的第一口辅食通常应该选择富含铁的婴儿营养米粉。通常宝宝满7个月时,就可以尝试添加肉泥了。

(20) 1岁内不要吃盐巴、糖、蜂蜜!

1岁内摄入盐巴、糖,娃娃容易养成不良的口味偏好。蜂蜜中的肉毒杆菌芽孢,容易导致 1 岁以下的孩子食物中毒。未来的路还很长,柴米油盐慢慢尝~

图源:包图网

(21) 鲜牛奶、酸奶建议娃娃1岁后再吃;调制乳、乳饮料不建议给娃买了喝。

(22) 没有可以提高免疫力的神药!没有!

目前,没得证据证实有药物或保健品可以提高免疫力!孩子的免疫力由均衡的饮食、定期的运动、充足睡眠以及按时接种疫苗来共同建立。

捂住钱包,别乱花钱!

(23)娃娃的鸡蛋建议先从1/4个蛋黄开始添加,逐渐增加为一个全蛋。

(24) 吃香蕉不能预防便秘!

便秘吃香蕉不一定有作用,特别是吃到不成熟的香蕉还会加重便秘。但是拉肚子整点香蕉就有作用了!便秘最重要的是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还不如吃点火龙果、梨、西梅。

(25) 娃娃剃头不会增加发量!

剃头对头发的影响,仅限于刺激头发生长的速度,并不会增加发量,也不会让发质变得更好;刮眉毛、剪睫毛同理。

(26) 捏娃娃的鼻梁不会变高、变挺!

鼻梁高矮主要受父母遗传因素影响,不是捏捏就可以变高。

(27) 不要“为了营养均衡”随时换奶粉,频繁换奶实际上不利于宝宝身体发育。

(28) 不要再跟“别人家的娃娃”比身高了!

娃个子矮,跟你觉得娃个子矮,是两个概念!最科学客观的判断方式是绘制生长曲线,要数据跟医生说了才算数,不是比高!

(29) 娃娃不是单纯的“白白胖胖”就好,要根据生长曲线检测孩子的身高、体重,谨防肥胖!

(30) 不要娃一哭就喂!

孩子哭有很多原因,家长需要多加观察。不是我骗你哈,一哭就喂很容易造成过度喂养。

图源:包图网

(31) 刷牙很重要!娃娃萌出第一颗乳牙的时候,就要开始刷牙了。

(32) 刷牙必须用含氟牙膏,含氟牙膏可以有效地预防宝宝蛀牙!

对于 3 岁以下的宝宝,父母要将牙膏的用量控制在一粒米大小,对于 3~6 岁的孩子,应将牙膏控制在1 粒豌豆大小。这个剂量既可以防龋,也不会造成氟中毒。

(33) 娃娃睡觉磨牙原因很多,一般是因为出牙不适、睡姿不对等引起的。

大多数娃娃在6岁以后会逐渐消失,不要乱吃“打虫药”。

(34) 要帮助娃娃刷牙到 6 岁。

6 岁之前的宝宝,还不能独立地完成刷牙过程中的全部动作。为了保证孩子的牙齿健康,家长需要帮助娃娃刷牙到 6 岁。

(35) 二类疫苗有钱就给娃娃打!

每一种疫苗都能预防对应的一类疾病,二类疫苗和一类疫苗一样重要。只要经济宽裕,都推荐给娃娃打二类疫苗。

(36) 乳牙蛀了不能不管!

一颗乳牙要用 6~10 年,乳牙蛀了还会影响恒牙的生长。如果孩子的乳牙出现虫牙(龋 qǔ 齿),家长要赶紧带娃去专业的口腔科治疗,不要再等换牙了!

(37) 宝宝睡着后偶尔打呼噜属于正常情况!

但如果娃娃长期持续打呼噜,很可能说明宝宝用鼻腔呼吸不顺畅,处于长期张口呼吸状态。家长需尽早注意,如果是疾病原因(如腺样体肥大、过敏等),要赶紧带宝宝就医。

(38) 娃娃身高随妈?no!

孩子的高矮并不是爹妈某一方能够完全决定的,通常会受父母双方的基因、营养是否合理均衡、睡眠是否充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不要拿我们美少女妈妈背锅了!

(39) 不建议把屎把尿!

无论尿尿还是拉便便,都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1岁半之后,开始教孩子如厕即可。

(40) 宝宝吃手,不用太担心。

吃手是一种自我安抚的行为,能锻炼宝宝的运动感觉系统,还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感觉刺激,促进大脑发育。2 岁之前,爱吃就吃,记得把手洗干净。

图源:包图网

(41) 多和孩子说话,也鼓励娃娃多说话,这样可以刺激和引导孩子的语言发育。

(42) 1 岁以内不必睡枕头!

1 岁以内的孩子颈曲尚未形成,不必用枕头;3 个月以下的宝宝用了还增加新生儿猝死的风险。娃不爱睡枕头随他去吧,淡定淡定。

(43) 2 岁前,腿不直很正常。

大部分娃在婴幼儿时期,由于生长发育或走路习惯,都会经历 O 型腿、X 型腿呢来回切换。到 7~8 岁,腿型也会慢慢变直,恢复正常。想给娃绑绑腿?绑成粽子也没有用!

(44) 孩子的坐、爬、走顺其自然即可,不要“揠苗助长”!

(45) 维生素 D 要一直补到老!

维生素 D 是唯一需要从出生补到老的营养元素,食物中 VD 含量很少,必须通过额外服用补剂来满足。

健康足月的宝宝出生数日后(不超过 2 周),需要按照每天 400IU 的单位来补充维生素 D,一直要补到老哦~

(46) 吃肉不要吃得太晚。

过晚添加红肉,易造成宝宝铁元素摄入不足,严重者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影响生长发育。出生后 6 个月后,给孩子添加辅食就可以适当地吃肉了。猪肉、牛肉等红肉含有丰富的血红素铁,是宝宝铁元素的重要来源。

(47) 防晒很重要!

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孩子稚嫩的皮肤会面临更高的灼伤风险,甚至增加日后患皮肤癌的概率。

6 个月前,尽量给孩子穿长衣长裤,进行物理防晒;6 个月后,使用含有氧化锌或二氧化钛的物理防晒霜,涂抹时脖子、耳后都不要错过。

一白遮百丑,从小做起没毛病。

(48) 娃出牙时间和顺序,与遗传、营养等多种因素有关。只要在13个月之前出牙,就不算出牙晚。

(49) 学走路不要用学步车!

第一,孩子没有能力控制学步车速度,可能会出现翻下楼梯、烫伤、溺水等意外,还会揠苗助长。

第二,孩子走路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学步车、学步带都不需要,爬着爬着就会了。

(50) 在家里熏醋,除了能让人鼻酸流泪,不能预防包括感冒在内的任何疾病,还可能诱发哮喘。

熏醋和雾化吸入药物不是一个概念。

图源:包图网

(51) 孩子便秘,多喝水没用,缓解便秘最重要的是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

(52) 给孩子洗澡,不要频繁使用沐浴露!

以免皮肤变得干燥、发涩,甚至可能使皮肤破损。每1~2周使用1次即可,一定要选孩子可用的温和无刺激的。

(53) 雾化虽然不是万能的,但也不是什么妖魔鬼怪!

在某些疾病的治疗方面国内外存在着分歧;同一疾病不同患者效果也有差异。但只要雾化用对了人、用对了时候、用对了药物那它就是个“法宝”!至于何时用?怎么用?还是要听医生的。

(54) 打娃有风险,特别是太阳穴、屁股、后背、耳朵跟(和)后脑勺这些地方打不得。

(55) 鱼刺卡喉后吞饭、喝醋、吃橙皮、大口喝水这些都是没用的野路子,一咳嗽、二观察、三去医院才是正确招数。

(56) 做手术时,半麻跟全麻是不会害娃娃变傻变笨的!

那些在医生救命的时候喊不要打麻醉的人,麻烦你考虑下这个问题:救治生命和药物的潜在副作用,你选哪个?!

(57) 香蕉、牛奶、豆浆……都可以空腹吃。

该吃吃、该喝喝,全面、均衡、适度是最简单、最聪明的饮食法则。

(58) 输液不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只会徒增静脉注射的风险。特别对于孩子来说,滥用药物治疗不是爱,是真真切切的害。

(59) 益生菌好处很多,但不要乱用!

一要选对菌株;二要正确服用。最好通过肠道菌群检测,确定孩子是否需要补充益生菌。

(60) 反复烧开的水不能喝!因为烫嘴。

碱性水、水素水、婴儿水、长寿水……打着各种名目的水,没有太大本质不同。水就是用来补水的,干净卫生就是唯一重要的事。

最后,“多喝热水”。

来源:绥化市妇幼保健院

发布于:北京市

相关资讯